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是- 优思文化 >> 晓五语录 >>晓吾杂谈 >> 正文
 
 
 
新的官僚资本主义的形成
 更新时间:2010-1-6 11:55:51  点击数:3952
【字体:
 
    时下人民群众上访问题的原因之一,起因是政府“打着发展经济的旗号”对广大民众利益的侵犯,使本来就处于弱势地位的普通民众在应该得到的利益上遭受政府的压榨、盘剥。政府打出各种发展经济的幌子、操使官位上的公共权力去欺压百姓。目前全国范围内由此引发的事件举不胜举。“在发展经济中形成了以损害民众利益、并与资本利益苟合在一起,这是新的官僚资本利益集团形成的原因!!!”充分认识这种新的官僚资本利益集团的形成,遏制这股势力的滋生蔓延已刻不容缓。否则执政党会从根本上失去威信、丧失人民基础,就会出现“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局面,这个局面就是从基础上访引发矛盾激化、升级、再激化、再升级以致无法控制的局面。
    官商苟合具备两大特征:1)获取、索取;2)压榨、盘剥。随着的社会发展,资本需求也在逐渐蔓延、扩大。其中,社会进步的进程使得官员已经完全按官位“滋味”享受“政绩”,商人不是在合法前提下获取利益,而是与官员的权力交换而互相索取。这个社会进程的土壤就是法制建设与规范化落后于官员权力的肆意性。官员的从政理念、措施一旦与资本利益结合就会引发上访、群访甚至引发社会更大矛盾,从而成为社会不稳定的最大隐患。     
    我们国家经济体制转换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经济体制从完全国有转为多种体制共存,各地方经济总量完全与本地企业的性质、经营、收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整个大经济循环过程中,不管企业其性质内涵如何只要能给本地区带来“效益”的就是领导青睐的“优秀“企业。这种领导“青睐”包括对此类企业在布局、性质、经营手法上都会得到领导的“政策”关照。从大的方面讲,领导希望从更多的企业税收上获得政治资本和发展社会公共事业、社会福利事业的运营资本,但实质上更多是成为领导“从政业绩”的佐证。时下的官位已完全形成:领导是权力象征,位置是荣誉象征,政策是恩惠与把控的象征,把自己一时的权力看的高高在上,用发展政绩的表象来维持自己的权力生命力,使得大多数人在掉入“权力”泥潭后只能随波逐流、越陷越深,像“毒瘾”一样难以戒掉,成为社会极大毒瘤恶疾之一(吸毒、卖淫、嫖*、当官)。
    广大民众在中国来说是最老实的群体,是能容下“州官天天放火”的可爱人群,但是官员却不能容忍“百姓一时点灯”!时下大多数人们不明白为什么普通人犯罪的几率会比做官的人低,这从社会层面上来说是有不同解释的。我认为就我们管理、执政的体系而言理念太低,没有一个执政的情操教育与考核,即便有,也是完全在一个“官本位”的本身范围内运转的虚假机制。这就是我们将要面临发展的社会所摒弃的一个腐朽“官文”机制。一个执政党如果缺少或者胆怯大民主的概念与胸襟,其本身作用力就是“紧紧的围绕”在一个强势政权之下,与民主产生反作用力。使得权力成为无约束肆意的膨胀与发挥,使得眼界短浅的执政人在这个既得利益模式下最大化的私欲与之膨胀。官权过于高度集中,没有民主化、监督机制、长官随意化,可以作为“赏赐”的政策,更可以作为利益的交换。
    企业家在这种执政文化的权力氛围内,没有话语权、没有建议权、更没有监督权,只能靠基础积累、原始积累来“顺应”官员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发展企业的目的,断而形成“权、利”集团,权在利益驱动下不断扩大、职务不断升迁;利在权的恩惠下迅速膨胀,使得“权、利”过度集中在极少一部分人手里,相互作用、相互庇护、相互推崇,形成与广大社会及群体的直接对立,这就是新的官僚资本主义形成的趋势化。
    我们已不能再用以前的共产党来审视今天的当权者,而应清晰的明白“当权者”是利益集团的领路人,不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是矛与盾、水与火的两个根本的对立面,建议两个对立面共同收看《毛泽东遗物的故事》,或可有所悟。
 
  • 上一篇: 十八中印记
  • 下一篇: 灾后重建—2008汶川大地震之感
  •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