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是- 最新动态 >>最新动态 >> 正文
 
 
 
AL阿龄 艺术感悟
 更新时间:2017-11-10 10:01:17  点击数:1889
【字体:
 

“乱世出英雄”,首先是特定的环境的环境。一个不出作品的时期,“艺术家”却满世间飞, 模仿、造假、代笔、沽名钓誉雷同必须要3.15的气概打一次或若干次假,成了过街老鼠才是一个“说不清、搞不定”的艺术环境!艺术成了最滞销的廉价商品。反腐以来几百个贪官收受的艺术品贿赂中竟然没有一件真迹,现代艺术家花在谋取职位的心思、投入远远高于创作。英雄可敬不可求。那么艺术家是一种职业么?——如果一种工作90%的从业者都没有持续稳定的收入,其中75%是终生没有收入,那么她还能称之为职业么?不能。答案是肯定的。所以,在艺术学院里,新生入学第一门必修课,就是对艺术作为一门“营生”的反思,以及艺术家的职业选择,忧伤的初始课。可怕的社会理性认知,英雄宣讲比比皆是,艺术作品凤毛麟角。

功利心盘剥了艺术嫰芽初乳。

AL 阿龄文化想说,艺术道路的起点就明确地告诉自己艺术家不是一种职业,是一种追求。你应该寻找一个普通的职业来养活自己,养活家人,“养活自己的艺术”,缩短普通人与伟大社会的距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踏踏实实地做一名艺术家,同时拥有成功的或者至少不那么可怕的世俗人生。也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在艺术舞台上坚持自己的想法,做自己想做的艺术,而不至于在市场面前折腰。艺术、商品是不可兼得、不可或缺的需求、追求。艺术只有在顶端路上发展同时才具备价值体现,价值不仅仅是来自观赏,很大作用力来自于需求之外的满足,两个板块的兼容则是未来艺术,最大的艺术。

AL阿龄认为从艺不是从业的心态,而从业是一个从艺的过程:

第一,两面性。因为你同时生活在现实社会和理想社会两个空间里——或者说,你同时生活在一个点赞的社会和另外一个提意见的社会里。一个艺术家成功与否,也许就在于TA是不是拥有那种超越常人的智力同时扮演造物者和奴隶两种角色。

第二,两种工作素质。作为一个艺术家,你至少应该具有创作冲动和超越庸俗的洞察力。在此提及艺术家的基本素养也许不再合适,因为如今没有任何人敢斩钉截铁地指出什么是一个艺术家必须具备的技能。但感悟生活的艺术是艺术本体的休止符号。从写实开始的画家都很清楚:要从写实走到抽象,是一条非常漫长的、痛苦的道路,你可能会终生都在两种情景里犹豫不决,关键是生活底蕴的升华,阴阳环宇,顿挫华宙,懂生活是艺术基本的轮廓。

16世纪开始发端的现代理性精神,一度是艺术家们的创作指南,可今天这种理性本身已经走向了末路。前卫已死,前卫被证明仅仅是一种乌托邦冲动,仅仅是桃花源里那种摆脱庸俗人世的冲动。这种极致的艺术到哲学的转换使得真空化了,哲学家自己都不能拯救自己,又如何能够指点艺术的未来呢?曾经我们相信“未来艺术”是一种跨界的游戏状态——那就是今天的孩子们看到的伟大艺术的范例,然而这样的经典也必将被下一代艺术家毫不留情推翻。试想2050年为期并不遥远的美展、音乐会的作品将是今天的鞭挞。央视在创意一个节目;未来主播,搞创作的孩子们苦心冥想的策划,在回头、在回望诸不知这种冀希标准化、偶像化的岗位将会第一批次被人工智能取代,艺术的科技化、畅想化、标准化毫不留情的将这些岗位被“安全放心”腾挪给新时代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艺术人群的错误认识就是复古,历史是真理。如果真的有什么真理,那这个真理就是人类的必死性。艺术流派的必然被取代被扬弃,大概正是根源于此:根源于人类自身存在的无解,无解的畅想力反而成为一代、一批、一群的人至死无悔的“艺术追求”。快速发展的绿色消费形态在多维上冲击着苟延残喘复古的艺术认知,留下“艺术家”的敏感和真诚

或许是百分之百艺术追求中的“自慰”满足。

不读书,少思考,没有学术、艺术本体的发展观,甚至Internet已经视为“妄想者禁止入内”的人群,会出现多数量的“梵高”现象,但未来的梵高并不是这样,起码TA会抵触连鞋油广告都做音乐家,绝不会为五斗米折腰。

如何避免像梵高同学那样, 在本该享受大自然美景的地方却只能选择给自己胸口一枪以求摆脱人世?答案是, 你必须学会接受你的存在现实:一个很难摆脱人类必然命运的、渺小的、社会里的人,单纯的精神超脱无疑就是病人,而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存在的现实是形态上无可争辩的、社会进步。解决感悟艺术、享受艺术、创作艺术、生产艺术的根本不同,是艺术家们要斟酌的“艺术”。艺术是畅想的最高理解,畅想的理解不一定是最高的艺术,艺术是畅想最高级的智“慧”,艺术是多维空间大脑的精“髓”。

  • 上一篇: AL :血拼的厮杀其实是“CIBD"
  • 下一篇: 文昌之爱-姐妹情怀
  •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