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美国总统访华的故事
人尚未到,已败三招
第一招:
美国总统没有到一个没有外交关系国家访问的先例,你中国得说请我来的。毛主席说:我没请你呀,我看还得实事求是,你别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可以不来嘛。主席判断他得来,是他派基辛格来找咱来的。1971年 8月份基辛格秘密访华的《中美联合公报》是这么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获悉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理查德 .尼克松先生有访华意向,故发出邀请。”是你想来,我才邀请你的。 嘻嘻,第一招败了
第二招:
“美国总统到世界各地访问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得坐总统防弹轿车,得乘美国空军一号,要不然,不安全”。毛主席说了:在中国,安全问题不是他该考虑的,到中国来,就得坐中国车,乘中国飞机,怕死,怕死别来啊。这是国家尊严问题。 嘻嘻,第二招败了。
第三招:
美国总统到世界各地访问,那得电视现场直播啊,美国人民得看,“电视直播系统有吗 ?”他知道中国没有,没事儿我送你们一套。毛主席说:我们这么大国家不用你送,我们买得起。打听打听去哪买?一打听,美国出,日本也出。主席说:去美国买去!采购人员带着支票去了。美国一看,送你一套不要,涨价,翻一番涨。办事人给国内打电报请示,希望通过外交途径斡旋,啥“斡旋”?不就是讨价还价嘛。毛主席讲了:“咱们这么大国家不还价,有钱!要多少钱给多少钱!”跟他们还价那个小钱,掉价!!!设备采购回来了,调试好了。美国总统安全事务副助理黑格准将很满意,这设备是为我们的总统访华购置的。我购置了,你美国总统访华用,按国际惯例你得出租金啊!黑格说:对啊,多少钱?好说,我们多少钱买的,你就出多少钱租吧。老美傻眼了!你不是翻番涨价吗?反正你们的直播是为了选举拉票所用,多少钱你都得租。 这样,人还没到,先败三招。
1972年2月21日中午11点半,美国总统专机在北京降落,开始了他历史性的跨越太平洋的访问。11点半来的,赶着“饭口” 到的。这尼克松为了吃中国饭练了3个月使筷子,用得倍儿溜。吃恣了就犯困,咱中国人午睡他也睡午觉,他睡觉前得洗个澡,澡盆里的水放好了,就准备往里跳了,基辛格来了,说:总统阁下,这澡你可能洗不成了,毛泽东主席要见你。尼克松当时就翻脸了,(对尼克松说)什么?!我是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总统,毛要见我也不事先通知!基辛格当时脸色也不大好看:“毛泽东主席见外宾从来不事先通知,这么说吧,你见不见吧,你要不见,我不能保证此行还能否见到他”。那时到中国来要不见毛主席,访问就是失败的。知道法国的戴高乐吗?戴高乐临死最大遗憾是没有见到中国的毛泽东,也是最后的遗憾。你看《戴高乐传记》都写着呐。主席晚年身体不行了,中央规定了,每年会见20个外宾,多一个,列入下年计划。尼克松说:去吧去吧,赶紧去吧......一进中南海又愣住了,中南海咋这么冷清呢,新华门就4个卫兵,没人理他.尼克松回忆说:“这里既没有爱丽舍宫的辉煌,也没有克里姆林宫的威严,但毛的书房中从地板一直堆到天花板的书,仿佛要把我压垮,我知道,这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浓缩”。尼克松进书房了,看毛主席这范儿。一见面,握手,寒暄,落座。尼克松特直率地说:“主席阁下,我们这次来华的目的,想跟您探讨一下美中两国咱们共同抗衡苏联。”单刀直入。毛主席一笑,用手指一指身边的周恩来:“这些小事你去同他谈,我只同你谈哲学问题”。哲学是大学问,这哥们儿听不懂,他在传记中写道:“我云山雾罩般地听毛跟我谈了一小时十五分钟的哲学,我百思不得其解,但毛的风采,毛的睿智已经征服了我,站在他的面前,我不敢说半句假话,像犯了错误的小学生站在严厉的先生面前那样,因为毛智慧的双眼仿佛把我看透”。中美之间真正的较量是在台湾问题上。通过艰苦谈判,2月25号中美双方草签了《上海公报》,26号按计划周恩来陪尼克松去杭州玩儿一天,尼克松想看西湖,他夫人顺带着喂鱼,玩美了吃美了,到晚上他找事儿。亨利.基辛格找到中国副外长乔冠华:“乔,我们国务院专家研究的公报,发现我们吃亏了,我们提出修改”。请问:“哪儿修改?”,基辛格:“100多处啊”。乔冠华当时头都大了:“这我可做不了主,我得请示周恩来总理”。赶紧赶到周总理驻地,周恩来说:“这事我也定不了,得请示主席”。电话打到主席卧室是1972年2月27日凌晨1点零5分,主席听完周总理的汇报之后略一思考,说了如下的话:“鉴于他是有勇气访问中国的第一个美国总统,我们可以适当照顾他。但是,在台湾问题上一个字都不能动!动一个字他就空手回去!” 这边担心了,那就不签了?主席又说了一句:“不要担心,要知道,美国人比我们更需要这份公报”。主席把老美都研究透了。当中方把毛主席的意思通知美方,美方知道只能顺从毛主席的意思,争也没用,只好表示:既然台湾问题不能动,别的地方修改没有意义,最后象征性地修改了一两处。中国的尊严,哲学观统领,27号上午在上海签字,下午尼克松跨太平洋经日本回美国。在太平洋上空的时候,他随后翻看他同毛主席谈话记录笔记,突然感悟,当初看不懂的那些东西,恰恰是《上海公报》每一段开篇的话,就是他看不懂的,尼克松在回忆录中说:“我突然发现,毛泽东虽然年事已高,而且重病缠身,但他仍然牢牢地把握着这个世界!” 至于尼克松的接班人——后来的总统福特,他1975年到北京跟毛主席说的话,我们听了以后倍感自豪!福特临告别时说:“尊敬的毛主席,在我们要离开北京的时候,我代表美国人民真诚的邀请您访问我们美丽的国家,我听说您70高龄还畅游长江,如果您能去美国,尽管我不会游泳,我冒死也要陪你游密西西比河,我不知道我有没有这个荣幸。”毛主席面无表情,说了一句话,够他琢磨半天的,主席说:“你没有这个荣幸了”。福特一愣,怎么说这话?“因为我已经接到马克思的请柬了。福特不解,翻译告诉他,主席说因为身体原因去不了了。接着,话锋一转,毛主席把一个礼仪问题变成一个外交实质问题。“再说,台湾的大使还在你们那里,你叫我怎么去?”看到没,把客套话变成反击,厉害吧。福特当即表态:“尊敬的毛主席,我向您保证:只要我明年连选连任,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同台湾断交、同北京建交。”在场所有的人鼓掌!毛主席仍然面无笑容,又说了下面的话:“中国有句话叫听其言观其行,年轻人,还是看你的实际行动吧”。接着,后面的话更狠:“再说了,你明年能不能当选还不知道呢”。然后,又指了指旁边的布什(老布什当时任美驻华联络办主任)“他以后有可能选上。”第二年,1976年美国大选,福特果然落选,又过了十几年,老布什当真成了美国总统! 一语中的。“毛泽东”即是哲学大家、无极思维,又是外交风云控局伟人。整理过后,更加理解“四个自信”的深刻涵义。 |